米兰官方,【中国】有限公司

《激发学生兴趣,挖掘学生潜力》 徐婷

 

 

激发学生兴趣 挖掘学生潜力

徐婷

合肥光华学校  数学教师  

摘要 中国的教育有着悠久的历史,在不断改变中求索更好的改变。当前我国基础教育的发展已经经过七次课程改革,都取得了巨大的成就。新课改即相对于旧课程、传统教学所做的改革。是为了适应社会进步和教育发展而实施的新课程改革,是课程本身及教材理念的根本性变革。它的根本指向是人的发展,它倡导自主、合作、探究的学习方式。在新课程改革的舞台上,教师将扮演一个新的角色,他需要放下权威,以博大的情怀去呵护每一位学生,给学生以心理上的支持,创造良好的学习气氛。新课改理念下的学生学习观:学生是学习的主体,能自主学习,自主选择学习的内容与方式。学生懂得掌握了思维的方法就掌握了最佳的学习方法;学会了阅读和思考,就掌握了主动权。那么如何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,就需要教师掌握好的教学技能,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,挖掘学生的学习潜力。

关键词:兴趣  潜力  挖掘

正文:

兴趣是最好的老师,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。新课程倡导启发式教学,这种教学形式关键在于创设情境,这就要求教师要认真钻研教材,深入挖掘知识的内在规律和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。小学数学教学离不开有效地组织合适的教学情境活动,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、主动性,让学生在做中学,学中做,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,并适当地开展小组讨论、活动探究,培养学生思维的主动性、创造性,充分挖掘学生的潜力。

兴趣可以使人集中注意,产生愉快的心理状态。孔子说过:知之者不如好之者,好之者不如乐之者。只要有了浓厚的兴趣,学生便会在浩如烟淼的知识海洋里乐学好学,从而达到学习目的。尤其小学生如若对数学这门课没有兴趣,在数学课堂上表现的就很消极,甚至不听老师的话,扰乱课堂纪律,久而久之,就会成为老师同学眼里学习成绩差,表现不好的学生。相反如若学生对数学课堂和数学这门学科有极大的兴趣的话,对人的认识和活动会产生积极的影响,认真听课,积极参与教学活动,有利于提高学习的质量和效果。从教育心理学的角度来说,兴趣是一个人倾向于认识、研究获得某种知识的心理特征,是推动人们求知的一种内在力量,可以说人的注意力、观察力、思维能力、记忆力乃至想象力都和兴趣有关,而且紧密相连。有兴趣能使人的认识、理解、记忆处于最佳状态。在兴趣中学习,思维最主动、最活跃,智力和能力 都有能得到充分的发展。爱因斯坦曾说过:"只有热爱才是最好的教师。"这就是说兴趣的培养有着不可忽视的重要性。兴趣分直接兴趣和间接兴趣。直接兴趣是指对活动过程的兴趣。间接兴趣主要指对活动过程所产生的结果的兴趣。直接兴趣和间接兴趣是相互联系、相互促进的,只有把直接兴趣和间接兴趣有机的结合起来,才能充分发挥一个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,才能持之以恒,目标明确,取得成功。

因此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,挖掘学生的潜力,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:

       一、挖掘教材的趣味性,激发学习兴趣

把握教材认真备课是每个教师的基本。然而,把握教材不仅是指理解教材中的每个知识点,更是对教材的整体把握。要求教师熟悉本学科的课程标准,了解教材编者的意图,清楚整个学段教材的逻辑线索,能够把前后相关的知识整合起来。在教学过程中要把握学生心理,从学生的实际水平和接受的方式出发,精心设计和实施教学过程,唤起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,使学生轻松地接受教师所讲授的知识,并对所学知识产生兴趣。小学数学的教材中大多都是安排了图片在课本中,作为教师可以把这些图片动态化,更能吸引小朋友的注意力。还可以给小朋友编成一个小故事的形式。例如,连线题,就可以说是请小朋友把迷路的小兔子送回家,对于这样的请求,孩子们都很乐意去帮忙,很快把连线题做完。低端数学内容较为简单,更重要就是让每个孩子都参与到数学教学活动中来。

二、教学方法要多样化,采用激励激趣

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,可以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。例如,在教学一年级的求未知加数时,我就采用悬念式教学,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。好奇是孩子的天性,对于未知的事情表现得特别有兴趣和热情。抓住了学生的这一特性,我在课中适当的设置些悬念,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。在上课之前就让小朋友猜猜兔子妈妈给小兔子带来了什么礼物,孩子都很想知道,每个学生都在关注着老师的课件。

当然,教育是需要每个老师付出真诚,付出爱。没有不需要爱的学生。特别对于那些学习不是很好的学生,真诚的赞扬他们取得的每一点成绩最能激起他的学习热情。我总是仔细寻找发现他们的闪光点,并且及时、适当地给予赞扬。如:我们班里有个小男孩在课堂上和平时的表现一直让我很头痛。上课坐不住,不认真读书,不认真写作业。就连做操也在捣乱,下课跟同学闹矛盾。然而有一次课上,我喊他起来回答问题,他竟然很清楚完整的回答出来。真的让我很吃惊。更多的是很为他高兴。于是我在全班同学面前表扬了他。他也答应我以后会更努力。下课做操他的确没有捣乱。刚好这一天我们班得到了流动小红旗。小朋友很高兴,于是我告诉小朋友们今天是因为这位同学做操做的最好,所以我们得到了这个小红旗。鼓励大家为他鼓掌。小男孩得到老师和同学的表扬和鼓励后,一天天的表现真的越来越好,对学习有了兴趣,态度认真了好多。所以对于那些平时很少得到表扬的学生,真诚的赞扬会让他充分发挥内在的潜力,从而激发学生学习。教师通过适当的激励机制,培养学生的自信心,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。对不同程度的学生我采用不同的评价标准和态度,当学生回答问题正确时,鼓励是应当的,但不应当每次都鼓励,有时还需要提出更高的要求;对于中等生,要充分肯定他们的进步,如有不足之处,则说:“你回答的基本正确,如果把某一部分讲出来就更好了”;对于差等生的错误回答,我就说:“你虽然没有答对,但能勇敢地站起来发言,这很好,我相信你下一次一定能回答正确。”一旦学生的思维火花闪耀,我便及时加以鼓励说:“你答得很好,加油!”这样教师把欢悦的情感融入到学生成功的评价中,学生便会在老师的夸奖中重新认识自己的能力,增强自信心,生发兴趣。

明代教育家王阳明说过:“今教童子,必使他趋向鼓舞。中心喜悦,则其进自而不能已。”数学教学成尤其如此。要学好它,必定要有浓厚的学习兴趣,很强的自信心和良好的学习品质。因此,很好地运用激励艺术,显得格外地重要和必要。
    陶行知先生说得好:“发明千千万,起点是一问。禽兽不如人,故在不会问。知者问得巧,蠢者问得笨。人力胜天工,只在每事问。”课堂教学中我及时创设恰当的问题,来引发学生的求知欲望,唤起学习兴趣。如在教学一年级连加、连减内容时,通过课件播放,设置问题,问问学生你看了什么,你能说说车上上了几人,下了几人吗?学生对于这种问题都很踊跃回答。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。
    教师结合所学知识的内容,恰当地开展游戏活动,能起到活跃身心,获取知识的作用。例如在教学7的分与合。我会通过制作卡片,将1,2,3,4,5,6这几张卡片分别放在不同的小朋友身上。然后按照从1开始的顺序来说“我是1,我是1,我的朋友在哪里?”这时拿到6这张卡片的小朋友应该要立马站起来说“我是6,我是6,我是你的好朋友。”这样小朋友通过找朋友的形式来认识到7可以分成1和6,2和5,3和4……通过同桌两个同学的猜拳游戏,认识到7可以分成1和6,2和5,3和4……学生在游戏中学,参与的积极性高,学习兴趣也被激发。总之, 只要我们巧妙运用各种方法和手段, 就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, 促使他们产生强烈的求知欲,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。

三、不断提高教师自我修养

从情感交流层面看,学生喜欢真心待自己、有爱心、很宽容的教师;喜欢公平的教师;喜欢经常鼓励同学的教师。也就是说,学生喜欢有爱心的教师,喜欢情感积极的教师。  从行为层面看,教师喜欢学生,要在行为上表现出来,学生能感受到的爱心,才能发挥作用,教师不能总寄希望于“日久见人心”。  从教师的个性特征层面看,学生喜欢温柔的,善良的,大方的,幽默地教师;喜欢能和同学在一起做游戏的教师;喜欢每天都高高兴兴地上课,高高兴兴的下课的教师。作为一个教师不能把自己生活中的情绪带到课堂中来。在课堂上也不应该一味地去批评学生,要多多鼓励学生。教师的一个眼神,一个微笑,往往会给课堂带来亲切、和谐的气氛,使学生感到爱和情,产生一种愉快的、向上的求知欲。对于学习有困难的学生,若教师用期待的目光看着学生,微笑着向学生提示,或建议学生跟他一起答。对于他们也是很大的鼓励。

美国教育家布卢姆说过:“一个带着积极学习课程的学生,应试比那些缺乏热情,乐趣或兴趣的学生,或者比那些对学习材料感到焦虑和恐惧的学生,学习得更加轻,更加迅速。”一个学生在正常的状态下能够完全正确地回答问题,而在恐惧状态下就会惊慌失措,变得愚笨。赞可夫在《和教师的谈话》中这段话很好地说明了这个问题。一位善于表扬、鼓励之词的教师往往深得学生爱戴,学生学习他所教的学科积极性就高。反之,常常讽刺、挖苦,甚至谩骂学生,会大大挫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,有时还会产生逆反心理,形成学习数学的心理障碍。课堂即时性评定,学生间的激励,批改作业时的评语等,都能对学生产生很深的影响。在课堂上,练习前提醒他们组与组之间比一比,赛一赛,学生的情绪就很高涨,此进教师妙用激励艺术,效果将是意想不到的。

苏霍姆林斯基说:“兴趣的源泉在于运用。”成功的欢乐是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,它可以促进学生的学习, 一个学生对所学的东西一旦有了兴趣,他学起来就会精神愉快,不知疲倦,越学越爱学。相反,如果没有兴趣,就会推推动动,拔拔转转,感到是一种负担。甚至产生厌烦情绪。作为教师在把握教材的基础上,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,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。长时间、多方面深入挖掘学生潜力,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,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。所以,我们应该重视挖掘学生潜力的方法,并始终贯穿在长期的教学过程中,创造更好的机会,发现并培养多才多艺的人。

 

参考文献:

【1】陈琦,刘儒德,当代教育心理学【M】.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,1997.

【2】聂笃克.新世纪基础教育笔谈【M】.北京:海洋出版社,2000.

【3】杜海堂;试论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【J】;陕西教育(教学版);2001年.

【4】卜有东.小学数学课堂中怎样激发学生的兴趣.科技资讯,2012,(05):61.

【5】卓建新.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兴趣.成功(教育),2013(20):50.

       

 

141

 

教学教研
教师论文
课题研究
教学成果
教学活动
二维码